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/ 专题报道 / “三年之后看和县,今天我们怎么干”大讨论活动 / 活动简报

第17期

访问次数:153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05-07 11:54
文字大小:

县规划局凝心聚力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

 

根据县委“三年之后看和县,今天我们怎么干”大讨论活动要求,县规划局以“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,我们怎么干”为主题,先后赴华夏幸福、明发集团等企业考察学习,并与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、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了专题研讨,从推进区域规划“一张图”的角度深入剖析问题,并就如何整合系统资源、统一用地布局、协调走廊控制、协同时序进度等方面开展集中研讨。

一、分析现状,找准问题,理顺规划融合“一条线”

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,“南京都市圈”各市县跨界协调需求旺盛,但协调机制仍不尽完善。一是规划定位方面。普遍开始强调区域协作和空间管治,但缺乏区域共识。城市利益竞争激烈,在规划的制定、实施过程中,相关利益单位的互动和达成共识未能充分体现。二是规划布局方面。普遍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走廊作为城镇发展轴线,但缺乏区域统筹。各市县确定的发展走廊,多从自身需求设定,建设时序也不尽协同,与周边城市缺乏良好的衔接。三是规划管理方面。普遍开始关注“南京都市圈”一体化发展,但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。各市县对规划的审批、监管以及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、协调机制都未能有效建立。

二、科学谋划,找准定位,共绘区域规划“一张图”

一是促进乌江新区产城融合,做好产业文章。优化《乌江镇总体规划》,增加乌江新区建设用地规模,明确乌江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集中连片发展,明确“南京最美卫星城”的城市定位;扩大乌江新区制造业用地比重,适度增加服务业、交通和城市居住用地配置,新增工业用地和服务、居住用地重点向乌江新区配置;积极谋划《乌江镇产业发展规划》,系统分析和研究乌江新区内外环境以及相关因素,对产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,对产业未来发展提出科学的预测,以华夏幸福江北乌江新区合作区发展建设为契机,加强对乌江新区建设的服务保障,着力建设一个城市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江北乌江新区。

二是强化都市圈内规划融合,做好协调文章。按照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思路,综合评估《和县县城总体规划》和《和县县域空间规划》,优化城市开发边界。探索区域概念规划发展思路,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、马鞍山市区以及都市圈内周边其他市县规划的全方位对接,做好功能定位、空间布局、生态系统、交通组织、服务设施、市政设施等各方面的衔接和协调,确定用地布局及规模,促进一体化发展。

三是推动交通市政设施融合,做好互通文章。按照交通“服务同城化、运行一体化、设施无缝化”的要求,综合分析县域交通规划、乌江综合交通规划与南京都市圈各市县交通规划的协调情况,对铁路、公交系统、过江通道、水运交通具体内容进行充分探讨与论证,高效合理地组织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,深入研究交通站点的选址和衔接,统筹规划交通走廊接口,合理布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,统一项目建设时序进度,构建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。

四是谋划公共服务设施融合,做好基建文章。综合研究防洪排涝、给排水、地下管网以及燃气、电力、电信系统,与南京江北新区统筹跨界电网和供水管网规划选址,协调重要河流流域上下游排污口和取水口,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转运站、焚烧厂和填埋场,统筹配置学校、医院、体育馆、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,推动我县与南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共建共享。

五是彰显生态和文化融合,做好特色文章。谋划区域生态规划,彰显我县临江、临山、临水的环境优势,强化北部山区的景观环境和特色塑造,加强文物古迹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、保护与展示;协同设置生态红线区域,明确统一的生态退让要求,避免破坏性开发,构筑与都市圈相协调的生态廊道系统;建立健全村庄布点规划动态维护机制,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,重点发展有历史记忆、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。

三、完善机制,找准抓手,促进规划管理“一盘棋”

一是建立协调合作机制。秉承“平等协调、优势互补、务实合作、共赢发展”的基本原则,积极主动对接南京都市圈各市、县、区规划部门,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城乡规划工作协调和合作机制;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,查找问题,分析原因,提出解决办法,保证规划有效实施。

二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。涉及区域规划合作的重大事项,及时相互通报情况,切实加强城际规划工作与信息的深度交流;共享基础地理信息、城乡规划成果、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,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。

三是构筑跨界联治机制。加强项目审批合作,按照统一的执法标准,强化城乡规划跨界监管,健全毗邻地区协调共管机制,着力实现统筹管控、责任共担、联合监督,打造全方位融合发展的跨界合作样板。(县规划局)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